佳能磁共振,架构新未来
佳能公司进入磁共振成像领域已经四十年,我们一直致力于磁共振新技术的研发和探索。佳能磁共振一直以人类健康发展初心不变,不断创新科技,探索着人体的奥秘, 为病患提供更精准的诊。2019 年佳能医疗发布全影像链优化技术Pure 射频成像技术的1.5T 磁共振Pure Elan 1.5T,Pure 射频成像技术迅速在全球掀起热潮,佳能医疗再次引领潮流,让更多的用户体验到Pure 射频成像的魅力。
图:搭载Pure射频链全新一代1.5T磁共振
佳能磁共振推出了全新一代Vantage Elan1.5T磁共振,这款日本原装进口的 1.5T磁共振,集当今磁共振创新科技成果于一身:
高精度镀膜新磁体——镀膜贴合技术 获得最佳磁场均匀度
3DRSCE微雕梯度 ——精准控制频率和相位输出理想波形
Pure 射频影像链——图像信噪比提升40%
“萤火虫”成像技术——见所未见 微小肿瘤无处遁藏
Pure射频成像技术
众所周知,磁共振成像最核心的三个部分:磁体、梯度、射频,此三部分为磁共振成像之魂,直接决定着磁共振成像的图像质量--图像信噪比。各个厂家在磁共振成像提升图像信噪比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创新,致力于信噪比的提升,各个厂家侧重点不同,在各自领域各有所长,在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各个厂家都在做不同的尝试和改进,例如:A厂家的“太空舱”技术,旨在解决射频发射和射频接收的实时互补……;B厂家的ADC前置所谓的“全数字”技术,旨在解决信号模数转换的时间早晚……;C厂家的“光纤”技术,旨在解决信号传输路径的信号损失……;各家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号的损失,信噪比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但是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信噪比大幅度提升。
佳能公司在2018年率先提出了Pure射频成技术,从源头上解决信噪比的提升,着眼于全路径、全成像链的优化和改进。
图:Pure 射频成像链
1.镀膜新磁体
磁体系统是磁共振成像的核心部件之一,磁体所产生的主磁场是磁共振成像的基础。高均匀度的主磁场是保证MR信号空间准确性的前提,直接影响成像质量。高均匀度的主磁场可以带来更好的图像质量、更大的扫描视野、更均匀的压脂效果。特别是在压脂、偏中心扫描成像、磁敏感等常见应用中,高均匀度的主磁场可以帮助提升此类应用的成像质量。
随着患者对磁共振扫描的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磁体越来越短,开放度越来越高,这对提高磁场均匀度又带来了新的挑战。采用短磁体的设计获得更高舒适度的同时,保证最好的磁场均匀度,并获得最佳的成像效果,是所有磁共振厂家的共同目标。
Pure Elan磁共振的磁体采用佳能公司独有的高密度薄层镀膜贴合技术,增加超导线圈组数, 实现线圈超高密度环绕,与传统1.5T磁共振产品6组超导线圈设计相比,镀膜磁体采用业内最高水平的9组超导线圈设计,获得更好的磁场均匀度,达到了业界1.5T开放孔径磁共振领域最好的磁场均匀度。采用业内领先的1.4米短磁体开放孔径设计,55cm大视野扫描,给予患者更开放的空间感以及更舒适的扫描体验。
图:高密度薄层镀膜贴合技术(佳能独有镜头镀膜贴合技术), 线圈超高密度环绕
2.3D RSCE微雕梯度
3D RSCE微雕梯度涡流补偿技术,成功解决涡流残余的技术难点:瞬时涡流校正。通过瞬时的涡流补偿算法,根据涡流的形变程度进行判断,智能化对梯度电流的实时预补偿技术。3D RSCE微雕梯度技术动态化的降低了残余涡流,实现涡流的“0”残余,还原最真实的图像信息。
3.Pure射频成像链
从成像源头的磁体采用镀膜新磁体高密度薄层镀膜贴合技术,获得更好的磁场均匀度,奠定磁共振成像基础;采用3D RSCE微雕梯度精准控制频率和相位,输出理想波形,实现涡流的“0”残余,还原最真实的图像信息;射频接收端通过计算机人工智能对信号抗干扰处理,把信号放大并去除梯度、磁场等对信号干扰,再经过二次人工智能信号识别,去除噪声污染获得纯净的信号;通过Pure射频成像链的优化和改进使信噪比提升40%,这是磁共振领域革命性的颠覆和改变。
图:Pure射频成像链的优化和改进使信噪比提升
见所未见 微小肿瘤无处遁藏——
“萤火虫”成像技术 颅内肿瘤微小病灶检出新发现
此技术主要用于神经系统恶性肿瘤,以及其他肿瘤脑转移瘤筛查。传统情况下做肿瘤脑转移筛查,很容易漏掉5mm以下小病灶,临床发现后干预治疗比较晚,要实现2mm高空间分辨率和超薄层全脑扫描在保证信噪比的情况下需要很长时间大概十多分钟,而且薄层增强序列颅内血管呈高亮信号,会干扰颅内小病灶的观察,血管和小病灶区分困难。佳能”萤火虫”成像技术既可以实现高空间分辨率和超薄层(最薄可实现0.2mm)全脑扫描,扫描时间短,2-3分钟即可实现全脑3D扫描,同时避免了血管高亮信号的干扰,对颅内原发或继发的微小肿瘤检查有重大意义。“萤火虫”成像技术具有磁敏感效应,对于亚急性血敏感敏感,可以区分出血和强化的肿瘤。
佳能医疗推出的业内首款搭载Pure射频成像技术,的确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和成像新标杆,“见所未见 见微知著”让我们拭目以待。
请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