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净利降416%,国产影像核心部件龙头如何突围?

2025-05-15

来源:器械之家

来源:器械之家

2025-05-15

来源:器械之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且24小时后方可转载


近期,辰光医疗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财报。报告显示,其在2025年Q1实现营业总收入为 2507.44 万元,归母净利润为-858.27万元 。


而从2024年全年来看,情况更为严峻。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9亿元,同比下降28.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089.86万元,同比下降416.85%。扣非归母净利润为-6838.67万元,同比下降268.45%。


资料显示,辰光医疗是一家专注于医学影像超导磁共振系统(MRI)及其核心部件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科技企业,其于2022年12月7日在北交所上市。


日前,辰光医疗举行了2024年度报告业绩说明会,在谈到接下来的布局时,辰光医疗董事长、总经理王杰提到,公司将强化降本增效、控制各项费用,全面优化公司的成本结构,同时将研发重点集中于高端射频线圈、3.0T超导磁体和磁共振系统集成技术三个领域,并不断扩大公司在医学影像设备领域的产品线。


01

业绩持续恶化

净利润下滑416%


根据财报数据,辰光医疗在2024年及2025年初的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下滑28.16%至1.19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6089.86万元,同比扩大416.85%,扣非净利润亏损6838.67万元。

毛利率虽从2023年的35.01%回升至38.24%,但销售费用同比激增56.39%,研发费用增长72.81%,叠加财务费用攀升,期间费用率飙升至76.34%,导致净利率从-7.55%进一步恶化至-51.17%。


存货周转率降至0.65次,存货跌价与无形资产减值计提增加,进一步放大了亏损。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2848万元,连续三年为负,现金比率从2022年的0.44降至0.29,流动比率降至1.37,速动比率仅0.71,短期偿债能力显著弱化。总债务/净资产比值升至62.63%,短期债务占比100%,债务结构失衡,资金链压力加剧。


进入2025年,辰光医疗的业绩压力仍未缓解。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507.44万元,同比增长20.21%,但归母净利润仍亏损858.27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19.74万元。公司毛利率进一步下降至30.84%,存货周转率仅为0.15次,显示出公司在收入增长的同时,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仍面临挑战。

02

成立超20年

立志打破技术垄断


资料显示,辰光医疗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04年,由中国磁共振产业链的先驱、科研专家王杰博士创立,公司立志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国产超导磁共振技术自主可控。


2013年7月19日,辰光医疗成功在新三板挂牌,获得资本助力,发展驶入快车道。在 2019至2021年期间,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稳步增长,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022 年 12月7日,辰光医疗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标志着公司步入资本市场新阶段。此后,辰光医疗在技术研发和业务拓展方面积极进取,不断推出新产品,巩固在超导磁共振核心部件领域的地位,其产品体系覆盖了超导磁共振设备 90% 以上的硬件。

在超导磁体方面,辰光医疗掌握了高均匀度磁体设计技术、磁体主动及被动匀场技术、稳定成熟的磁体制造工艺技术、主动屏蔽和失超保护技术、大型超导磁体的少液氦设计技术,智能控制和远程维护技术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


这些技术使得公司生产的超导磁体具有场强高、稳定性佳和均匀性好的优点,性能接近国外产品,价格却远低于进口产品,性价比极高。辰光医疗是全球少数几家实现 1.5T、3.0T、7.0T 超导磁体自主开发和商业化的公司之一,打破了国外技术在高场强超导磁体领域的长期垄断,解决了国内相关产业的 “卡脖子” 问题。


在射频探测器领域,辰光医疗同样实力强劲,其产品设计可覆盖人体各个部位的线圈,满足不同临床诊断需求。“云线圈” 性能和品质对标 GE医疗首创的 AIR 线圈,展现出其在射频技术领域的深厚实力。该公司还开发了用于配备动物 MRI 系统的老鼠线圈等零部件,拓展了产品应用领域。


此外,辰光医疗在梯度线圈等其他核心部件方面也具备优势,是全国唯二的梯度线圈供应商之一。凭借在超导磁体、射频探测器等核心部件的技术优势,辰光医疗为全球客户提供专业化、定制化的一站式服务。


03

业绩承压之下的应对之策


值得关注的是,近日辰光医疗举行了2024年度报告业绩说明会。董事长、总经理王杰表示,2025年公司将坚持战略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市场开拓,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组织架构、强化业务布局,根据行业的发展情况、市场需求分析和实际经营情况,执行年度经营计划。


王杰进一步表示,公司将根据国内外市场及公司客户的需求状况, 严格落实以销定产,以销定人,强化降本增效,控制各项费用,全面优化公司的成本结构;同时,将研发重点集中于高端射频线圈、3.0T超导磁体和磁共振系统集成技术三个领域;此外,公司将不断扩大在医学影像设备领域的产品线,完成射线类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做好合规登记备案和产品注册工作;通过落实经营计划,逐步改善2025年业绩情况,关于未来业绩情况请投资者关注公司后续定期报告。


关于磁共振整机和MRI核心零部件的销售布局,王杰称,公司仍重点推进毛利水平较高的射频线圈的国内外销售,整合医学影像设备和核心部件的营销资源,有计划的扩充销售团队和销售渠道,实现各产品间的协同、互赢发展。


此外,辰光医疗表示将拓展定制超导磁体应用领域。据悉,该公司一直重视超导技术在医学、科研和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始终积极开展与各科研院所和大学院校等主要客户的技术交流,未来其仍将持续特种超导磁体的投入,依托长期在医用超导磁体开发效率和工艺领先的优势,拓展定制超导磁体应用领域。如高能物理方面的加速磁体,光伏、半导体领域的单晶硅生长用的超导磁体国产化,商业航天电磁发射系统中超高速超导悬浮与电磁推进技术的应用,都是特种超导磁体多领域应用的新技术方向。


——


根据灼识咨询最新报告,以MRI设备装机量计算,2024年全球超导磁体市场前五名厂商中,西门子医疗、GE医疗、飞利浦医疗三大国际巨头仍占据主导地位。


业内分析认为,辰光医疗业绩的大幅下滑,反映出其在市场竞争、产品销售及内部运营等多方面面临着巨大挑战。


从市场角度看,磁共振整机及部件销售收入大幅下滑,头部企业凭借规模效应和技术壁垒挤压中小玩家生存空间。而国内医疗设备更新政策执行节奏低于预期,导致需求端收缩,下游医院更倾向于选择成熟品牌,辰光医疗作为新进入者面临信任壁垒。


那么,在业绩承压之下,接下来这家国产MRI核心部件企业又将迎来什么样的发展?器械之家将持续关注。

相关阅读

更多
  • 强强联手!富士推出首个手持式超高频3D 超声设备

    2022-02-28

  • 北美首个临床订单,联影“史上最强PET/CT”安装

    2022-05-23

  • 世界首个白内障手术机器人,获3.7亿投资

    2022-07-27

  • 德国制造了世界最大医疗设备,重670吨四层楼高!

    2019-10-30

  • 北航教授亲自挂帅,中国眼科手术机器人

    2022-08-17

  • 地表最强!11.7T磁共振首张图像来了

    2021-12-19

评论

请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