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4
来源:器械之家
来源:器械之家
2025-05-14
来源:器械之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且24小时后方可转载
近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欧菲光(002456.SZ)董秘的一番回应,让欧菲光在内窥镜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成为行业焦点。这家在光学光电领域深耕多年的企业,成功攻克了一次性内窥镜核心技术难题,在关键性能上实现突破,一举打破国际垄断局面,为国内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另外,欧菲光泌尿系统镜种模组于今年4月顺利实现量产,并且具备了大规模量产的能力。同时,公司消化系统、呼吸系统镜种模组的量产计划也在稳步推进中,预计将于下半年实现规模化量产。欧菲光的雄心不止于此。公司明确表示,致力于成为全球首家全镜种模组供应的中国厂商。
01
核心技术突破及长期布局
内镜的消毒难题始终是临床诊疗中难以忽视的痛点。由于复用内镜结构复杂、清洗消毒流程繁琐,即便严格遵循规范操作,仍难以完全杜绝交叉感染的风险。这一现实困境,使得一次性内镜自诞生起便备受临床关注,迅速获得积极的临床反馈,市场需求也随之急剧攀升。
从市场数据来看,一次性内镜市场的发展态势十分可观。根据MarketsandMarkets™发布的报告,未来几年中国一次性内镜市场将迎来高速增长期。报告预测,到2029年,中国一次性内镜市场规模将达到342.7亿美元。在2024 - 2029年的预测期内,该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稳定在8.3%。
对于相关企业而言,一次性内镜市场的蓬勃发展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但在消化内镜、呼吸介入等临床场景中,一次性软性内窥镜的研发始终面临"三重技术悖论":需同时满足①不低于复用式内镜的光学性能标准,②突破性的成本控制能力,③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微型化设计。这种多维技术约束曾长期制约该领域的发展进程。欧菲光医疗事业部通过系统性技术攻关,成功实现关键性能指标的跨越式提升:
欧菲光正以创新技术重塑行业格局。该公司泌尿系统内窥镜模组已于今年4月正式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单线日产能突破200套。消化系统与呼吸系统镜种模组已完成可靠性验证,预计下半年启动规模化生产。其产线设计采用模块化架构,可快速切换不同科室产品配置,这种柔性制造模式为后续全镜种布局奠定基础。企业规划显示,未来三年将投入超过5亿元研发经费,分阶段攻克腹腔镜、肠胃镜等高壁垒品类技术难关,目标到2027年形成覆盖12大类别的全镜种供应能力。欧菲光致力于成为全球首家全镜种模组供应的中国厂商。
为加速技术转化,欧菲光采取"双轮驱动"战略:内部创新研发,确保每年推出3-5款新品;外部与头部厂商建立战略联盟,通过联合实验室机制实现技术协同。秉持“量产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构思一代”的思路,与客户共同探索提升终端用户的使用体验。
02
科技黑马跨界医疗
资料显示,欧菲光成立于2001年,最初定位为光纤通讯精密薄膜元器件生产商,后转向摄像头模组。2010年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并依靠苹果订单实现了强势增长。财报显示,从2009年到2019年的10年时间,其营收翻了惊人的140倍(3.73亿到519亿)。
不过,自2021年被苹果剔除出供应链后,公司的业绩也大打折扣。直到今年小米新车Su7发布,欧菲光作为其车载摄像头供应商,也终于重新盈利。此外,公司正不断拓展新领域,在医疗器械板块深入布局一次性胃肠镜、一次性膀胱内镜、胶囊内镜。
医用内窥镜一直以来都是国产化率较低的细分赛道之一。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资本的涌入,越来越多国内企业入局加速技术迭代,产品国产化率不断提高。
欧菲光作为国产内窥镜供应链企业之一,在此背景下,有望依靠上游核心技术从中获得长期竞争优势,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目前,欧菲光拥有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新领域三大业务体系,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光学光电产品技术服务,主营业务为光学摄像头模组、光学镜头、指纹识别模组、3DToF、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车身电子和智能门锁等相关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产品持续创新升级,通过产业链的平台化整合,在光学影像领域发展迅速,积累了优质的客户资源,跻身于行业前列。
欧菲光近日发布2024年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其全年实现营收204.37亿元,同比增长21.19%,但净利润同比下滑24.09%至5838.18万元。这一“增收不增利”的表现引发市场关注,那么公司在医疗内窥镜的布局能否成为未来盈利突破口,器械之家将持续关注。
请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