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国内唯一冠脉AI进入三类证创新通道,规模化商业落地破晓

2019-11-12

  

AI

        

来源:器械之家

来源:器械之家

2019-11-12

  

AI

        


 


每天需要在超9000张冠脉CTA图片中寻找狭窄、斑块;每个病例至少需耗费30分钟,对图像做复杂的后处理、诊断、书写报告;8:00 AM到8:00PM,一刻无闲暇。这是一个普通影像科医生每天的工作日常。


但另一方面,心脑血管患病人数持续增加,医疗需求端旺盛。人工智能+医疗的快速落地,带来了解决问题的曙光。


此前,器械之家报道过成熟落地的心血管AI(可点击链接进行详细的了解:器械专访丨国内首款心血管AI影像系统——数坤科技),近期,器械之家获悉,数坤冠脉AI产品进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三类证创新通道,有望成为最快获得三类证的心血管AI产品。



一、 首张AI医疗三类证,行业翘首以盼


按照2017年8月发布的新版《医疗器械分类目录》规定,若人工智能诊断软件对病变部位进行自动识别,并提供明确诊断提示,风险级别相对较高,需按照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


一般来说,拿到三类证需通过临床试验,且需要在食药监总局进行产品注册,一张三类证理论上需要至少2年时间。目前,行业翘首以盼的第一张三类证尚未颁发。


另外,为了促进新技术推广应用,监管部门在确保上市产品安全、有效的前提下,设置特别审批通道,也就是“绿色通道”,以提高产品获批准的成功率,加快产品进入市场的速度。


进入绿色通道的必备标准是,产品的创新性以及显著的临床价值。


二、 心脑血管AI领域“三高”:高需求、高门槛、高挑战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显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病人数2.9亿,患病率、致死率居首。冠脉CTA是疑似心脑血管患者首选的无创影像学检查方法。


冠脉 CTA诊断流程复杂繁琐,后处理重建用时长,诊断往往需要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生。患者2-3天后才能拿到诊断结果。若心脑血管AI能解决这一高需求,其商业价值或将逾千亿,社会价值更大。


但另一方面,心脑血管AI的技术门槛高,挑战大。由于心脏持续搏动的影响和血管本身的复杂性,在CTA影像中进行血管精确分割、重建是行业内的顶尖难题之一,可谓“前无古人”。


数坤心脑血管AI是目前市场上唯一一款基于AI技术的冠脉辅助诊断。数坤AI利用独特自研技术,解决了自动后处理及诊断的关键问题,高效、准确地完成图像后处理重建、诊断、报告书写以及打印全流程,3分钟解决以往至少需要30分钟才能完成的工作。


根据北京友谊医院数据,应用数坤冠脉AI后,效率提升了一倍,人员减少了1/2,效益提升显著。



三、为什么是数坤心血管AI?


数坤心血管AI凭借技术创新,加速了获取三类证的进程,也为日后更多的心血管AI产品审批设立参照标准。


1. 个性化“数字心脏”,诊断更精准


数坤心血管AI成功“复制”了三甲医院专家经验,通过人工智能的方法,对每个患者心脏相关组织、病灶等进行全面的数字化解读,创造了专属于每一位患者的“数字心”,帮助医生形成更精准、个性化的诊断及治疗方案。



2. 独创的深度学习技术


数坤科学家团队缔造了复合深度学习网络,突破行业难点,准确识别动静脉纠缠,进行运动伪影矫正,重建出清晰、准确的冠脉图像。技术覆盖80项发明专利。


3. 循证医学验证:全球首个AI与金标准多中心研究


数坤已与北京友谊医院合作,共同推进了迄今为止样本量最大、最为规范的AI多中心研究,获得联合国WHO权威专家认可。结果显示:


敏感性和准确性:AI狭窄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达到了三甲医院高年资医生水平。


准确性:全流程30分钟变3分钟,效率提升70%以上。


结构化报告:AI自动生成结构化的临床报告,可读性高,实现同质化和标准化。


图像质控:支持众多品牌 CT数据,可兼容更低质控质量的影像,普适性强。


四、 商业化破晓,多方共赢


在目前行业亟待突破AI大规模商业化的背景下,心血管AI三类证审批加速,无疑为多方注入了一针兴奋剂。


数坤AI已经成熟应用于北京协和医院、上海瑞金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友谊医院等全国200多家三甲医院,覆盖医院日常流程。多位权威专家肯定了其在质控、效能提升、报告同质一致化等方面优势。


近期,数坤科技与平谷卫健委的合作,让AI下沉到基层,为高危人群的心血管疾病筛查和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持,推进了分级诊疗政策的落实,有效实现了医保控费。



对患者而言,在家门口就能看看心脏疾病做检查,避免了到大医院的舟车劳顿,缓解了基层急需。


多方的刚需,再加上审批加速这一利好,心脑血管AI大规模商业化水到渠成。


器械之家相信,在不久的未来,继数坤科技之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AI医疗企业“持证上岗”,在严格监管、合法合规的前提下真正普惠民生。


相关阅读

更多
  • 迈向“骨科2.0”!美敦力脊柱机器人有大动作

    2022-01-15

  • 第四款!睿米®RM-50手术机器人获批上市

    2022-02-07

  • 全国首个!诊疗一体化血管介入机器人来了

    2022-01-15

  • 盘点2019年全球医疗设计卓越奖(MDEA)的九大“金奖得主”

    2019-06-19

  • 【高研值】ICU会是医疗AI走出边缘的切入点吗?

    2019-09-16

  • 康复机器人商业化在国外是一条好走的路吗?

    2019-10-28

评论

请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