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高研值】医用电子加速器技术随放疗技术的发展及我们的应对策略

2017-04-25

           

作者:田新智

作者:田新智

2017-04-25

           

医用加速器是一种汇集了多种现代科学于一身的放射治疗装置,其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几乎每两三年就有一种新型号品种问世。从技术角度看,放射治疗的要求是关于所提供的辐射剂量特性的要求,可以分为基本要求和精细要求两类,满足基本要求就可用于临床治疗,而满足精细要求是为了使治疗更加精细和方便。


① 基本要求包括:

辐射类型(由单一的X线向X线+电子线发展)、辐射能量(由低能机向中高能机发展)、辐射剂量率(剂量率由原来的大于100cGy/min向400cGy/min甚至向600cGy/min发展)、辐射野面积(由30cm×30cm向40cm×40cm发展)、辐射野均整度的调节(不同能量射线的切换导致均整块的切换)、射线野对称性的改进等。

② 精细要求包括如下:

辐射野形状的调节、楔形剂量分布的自动产生、弧形剂量分布的产生、原体剂量分布的产生等等。

这样就导致了医用加速器基本上向两个方向发展的趋势,即射线能量的高能化和技术应用的功能化。

 

一、 医用电子加速器的射线能量从低能向中高能机的方向发展


由于放疗医生在作放疗计划的时候特别关心的是射线的辐射深度特性,这直接导致了X射线能量向中高能方向发展。而加速器射线能量自6MV向14MV甚至20MV发展以来,目前在中国国内中高能机的普及速度也很快。


中高能机与低能机相比,在加速器能量层级和为放疗医生提供的治疗手段上均有质的不同。低能机只能提供单能的X射线(4MV或6MV),而中高能机不仅能够提供一档到两档的X射线,还能提供不同能量档次的电子线。目前市面上一般把只能提供一档X射线的机器称为单光子,能够提供两档X线的机器称为双光子,以此类推为三光子、多光子等等。


发展中高能机的根本目的不在于X射线能量的提高,而在于电子线在临床上的应用需求。对于电子线而言,低能的6MV加速器,原则上也能引出6MeV的电子线,但是6MeV电子线在临床上基本上没有什么意义,中高能机的发展,使得电子线的能量提高到大于10MeV,从而具有医学应用价值,应该说,这才是中高能机的真正意义所在。


要在一台设备上实现多档能量射线的切换,方法有:

1、 改变加速管电子枪流强

2、 改变微波源功率

但这样就涉及到AFC电路的跟踪以及射线能谱的变化。

3、 使RF源频率失谐或部分加速腔失谐。但这种方法会使系统的稳定性变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发展了能量开关,它首先在Varian的机器上得到应用。

所以说,在国内设备上实现X射线加电子线并不难,困难的是如何在没有能量开关技术或能量开关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实现多档X射线加多档电子线并保持设备的稳定运行,这点对于聚束段较短的驻波加速管更是如此。

 

二、 放疗技术从常规放疗向IMRT发展推动医用加速器技术应用的多样化


幸运的是,随着计算机硬件和影像技术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舞台。这个舞台也告诉我们,发展中高能加速器并非必然!


近十年来,随着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临床肿瘤学和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放射治疗技术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以“三精”(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为特征的高能X射线新的放射治疗技术-精确放射治疗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它包括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SRS,主要包括X刀、γ刀和射波刀)

2)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技术

3)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技术

4) 调强放射治疗(IMRT)技术

一般来说,SRS和SRT只适应于用线束来对头部或体部的球状小肿瘤进行治疗,而3DCRT和IMRT是用锥形束或扇形束来治疗各部位较大的肿瘤IMRT甚至能治疗形状怪异很不规则的肿瘤。据报道调强技术在美国2003年才开展迅速的发展起来,至今带有IMRT功能的放疗设备普及率已高达70%。

 

1、 用常规MLC进行多个固定野调强治疗


加速器中的MLC最初设计目的主要是为了代替射野挡块,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MLC不仅能在旋转治疗中调节射野形状跟随靶区,而且还可以在计算机控制下实现静态调强和动态调强。


静态和动态调强都是由逆向计划系统先按照目标函数的要求通过优化计算得出射野的强度分布。目标函数参数是由计划者根据具体病例的临床要求输入到计划系统中的,在治疗计划被认可后,这些强度分布就被转换为叶片位置序列文件,然后传送到加速器的MLC控制系统中,在治疗时由调强控制系统控制叶片运动,实现这些调强分布。


虽然对三维适形而言,MLC的叶片宽度只影响了射野的形状,但对调强而言,叶片宽度却影响到整个层面上的剂量,所以MLC叶片宽度越小越好,但是叶片越薄,制作越困难,成本也就越高。目前国内的MLC一般只有30多对叶片,但国外,已经出现了100对叶片以上的MLC系统。


①  静态MLC调强(SMLC)

静态调强是由逆向调强计划系统根据临床数据将各个射野要求的强度分布进行分级,利用MLC将每个照射野分成若干个子野,每个子野内的强度是均匀的。优化计算赋予每个子野不同的权重,所有射野的子野都被优化,由此产生期望的治疗计划。


治疗时各个子野分步按顺序进行,在实施治疗过程中,叶片运动到第一个子野规定的位置停下,加速器出束,达到规定MU停下,然后叶片运动到下一个子野的规定位置停下后加速器再出束;如此进行下去,使得每个子野的强度累加,直到完成整个射野,所有子野的束流强度相加形成要求的强度分布。


一般来说,希望尽量减少子野数目、叶片运动次数和MU数以便保证剂量传送的精度,但是子野太少剂量分布就达不到调强的要求。MLC静态调强在每个子野照射结束后必须关断射线才能转到下一个子野,由于加速器射线的开关动作,带来剂量率的稳定问题,从而对AFC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静态调强剂量验证比较容易,但是需要的治疗时间比较长。

 

②  动态MLC调强(DMLC)

这种调强是利用MLC相对应的一对叶片的相对运动来实现对射野内强度的调节的。大致包括:动态叶片、动态MLC扫抽、动态弧形调强等方法。它是在动态叶片运动技术的基础上辅以加速器笔形束输出强度的调节,通过控制叶片运动的速度和改变输出强度的方法来达到要求的强度分布。


在每个射野的照射过程中,由计算机系统按照调强计划给出的数据进行控制,在各对叶片作变速运动时,加速器不停地以变化的剂量率出束,由此得到所要求的强度分布。治疗时每对叶片构成一个窗,它们在计算机控制下横扫过靶区。窗的开口和叶片运动速度都按照预定的方案不断调节,以便产生需要的强度分布。这也同样决定于滑窗轨迹之下的治疗区内各点的吸收剂量。在计划过程中计算机用一种算法将叶片位置作为每个射野出束时间的函数,将需要的强度分布转换为叶片位置。


动态调强的技术特点是:一对相对的叶片总是向一个方向运动,并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形成各种形状的窗口(即子野)扫过靶区。


一般动态调强的每个射野都由上百个子野组成,滑窗开口的设置及每对叶片任何时刻都由一个程序控制。在相对的叶片之间的窗口开到最大时,使用最大的叶片速度,这样可以缩短治疗时间。需要参与射束传输的叶片数目取决于靶区的长度,靶区越长涉及的叶片就越多。

这种调强方法治疗需要的时间比较短,然而剂量验证工作比静态调强困难得多。

 

2、 容积调制弧形治疗(VMAT)


容积调制弧形放疗可以认为是由IMRT和弧形放疗两者结合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型的放疗技术。通过加速器内置的标准MLC将动态MLC与弧形治疗技术相结合,用旋转射束来实现优化的剂量分布。用这种技术同样要先制定调强治疗计划,人为地选择弧形射野数目及入射角度,再由计划系统对射束的权重进行优化,优化计算出临床要求的强度分布,再转换为MLC的驱动文件。


在治疗过程中,机架围绕患者旋转,MLC叶片位置每隔10°变化一次以便跟随靶区形状,并与楔形板结合使用多共面或非共面弧形照射野。最终的计划结果被输入到叶片序列发生器,这个发生器直接复制每个射束的MU数并通过MLC形成射束。这样的MLC处方被传送到MLC控制器用于驱动叶片。在出束期间有程序控制加速器实施弧形治疗,同时控制MLC动态地逐步完成一系列射野形状。所有弧形射野的累计剂量分布与计划期望的分布一致从而达到调强的目的。


当机架围绕患者旋转时加速器是出束的,因此射束角相邻的照射野不应该要求MLC的叶片运动很长距离。在多数临床病例中,各个角度之间的射野形状变化也是缓慢的。为了缩短出束时间,可以用治疗机最高的剂量率配以最大的机架放置速度;偶尔由于MLC叶片速度的限制也会要求治疗过程中改变机器剂量率以避免治疗时出束暂停的现象。


目前只用VMAT主要用来治疗头颈部肿瘤,而且多数患者还是在1~3个弧形角度射野内进行这种治疗。ELEKTA已经将这种技术与IGRT结合起来推广,可以用来治疗体部肿瘤。

 

3、 特殊的IMRT技术:采用步进或螺旋式连续进床方式的扇形束断层调强旋转治疗。

① 步进式断层调强治疗(美国NOMOS公司的Peacock系统):

步进式断层调强是利用C型医用加速器和NOMOS公司的孔雀系统(Peacock)来进行的。孔雀系统包括一台专门设计的调强准直器,叫做MIMiC。它是一台电动气动式装置,可以通过附件插槽安装到加速器机头形成细长的矩形射野,叫做扇形束。在机架放置时,利用MIMiC的开关(ON ,OFF)运动,实现调强治疗。MIMiC由两组40个叶片组成,每组20片,相对排列。叶片是由钨制作成的,每个叶片高8cm,近源端宽5mm,接近患者一端6mm宽,叶片在加速器等中心处投影约为10mm。相邻叶片间有凹凸槽,以减少漏射线。每组叶片形成的细长条矩形野在等中心处的长度的两挡,分别为10mm和20mm。每个叶片由一个微型气动活塞独立控制,两组叶片同时独立运动,形成两个细长条矩形野。也就是说,机架绕患者旋转一次,只能治疗两层切片(即2cm) ,一般来说靶区长度都不只2cm,所以要想治疗整个靶区就要多次旋转机架,与此同时治疗床必须连续向前步进,这种步进/旋转过程持续进行,直到治疗完整个靶区。


在这个过程中MIMiC受气阀操纵运动,当气阀打开后,高压气体推动活塞使叶片进入射野,当气阀关闭时,活塞内的低压气体反向拉回活塞使叶片推出射野。活塞双向运动时间约为40-60ms。按照治疗计划给出的强度分布要求,通过计算机控制活塞停留在射野内的时间,就能达到调强需要的强度分布。MIMiC本身有传感器和显示屏,可以监测显示机架、叶片的位置和运动速度。


这种治疗方式,床步进的控制精度对相邻野剂量分布影响很大。为了减少由于相邻野不重合产生的不均匀性,治疗床步进的精度和可确定性是非常重要的。为此需专门涉及一个控制床步进的配合装置,以提供0.5mm以内的可选步进。


辐射束调制所需要的控制参数也是从治疗计划得出,由计划系统写在软盘上,用作MIMiC的数据文件。MIMiC中的控制系统包括微处理器、机架角度传感器和叶片运动传感器。


缺点:治疗时间长,因此必须克服器官运动的负面影响。而且即使步进精度非常好,断层衔接非常好,也可能由于器官的运动使得治疗区有时进入治疗断层,有时脱离治疗断层,从而在断层衔接区出现过剂量或欠剂量的情况。

 

② X线螺旋断层调强放疗(Tomotherapy)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是当今最先进的、融治疗计划、患者摆位和治疗过程适型和调强融为一体的放射治疗系统。它的研制成功被认为是五十年放射治疗史上最大的技术突破。


它的结构见图(1)。它由6MV的直线加速器(Linac)、KVCT和MVCT、多叶准直器和一个可匀速前进的治疗床组成。与以往放射治疗不同的是,它用适型调强的扇形射线束,以360°螺旋旋转的方式对肿瘤进行照射治疗。其中MVCT的探测器是由充有氦气的电离室单元阵列所组成的。此系统采用了螺旋CT中的“滑环技术”,从而使治疗环能在治疗过程中围绕病人连续旋转,在治疗床向前移动时给出平稳的螺旋线照射治疗。


它是由美国Wisconsin大学两名教授经过十五年艰苦努力研制出来的;它的问世,引起放射治疗界极大关注。2003年7月开始治疗第1例患者,截止到2004年10月,在美国已有14台断层放射治疗机投入临床使用,治疗患者达数百例。 

在治疗之前,先由KVCT对病人进行断层扫描,根据此扫描图像由治疗计划系统进行逆向治疗计划设计,即各个角度束流形状及流强分布设计;也既计算出在治疗环每一个旋转角度和治疗床前进的每一个位置上的多叶准直器各个叶片的确切位置。然后打开加速器,用MVCT再核准病灶位置;如有错位,预先进行调节;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环旋转和治疗床匀速前进,进行螺旋照射,见图(2)


图1  螺旋断层治疗机结构示意图


图2  螺旋治疗机治疗照射示意图


依据治疗计划,在束流旋转的不同角度和治疗床的不同位置调节多叶准直器,使输出的扇型束流形状与治疗计划规定的形状想一致,也既“适形”;与此同时,通过被MVCT记录的各点的数据与计划数据相比较,得出剂量误差数据,在下一个位置进行剂量校正,这样也就能达到调强的目的。


多叶准直器由64个叶片组成,每片在病人位置的“阴影”宽度为6.25mm, 这样扇型束流的总长度为40cm。断层扫描治疗的层厚度从0.5cm到5cm可调。


加速器是一个长度为40cm的小型6兆伏、S波段(3GHz)电子直线加速器。它除了产生X射线束流用于治疗外,它还和对面的氦电离室探测器单元阵列构成螺旋MVCT。在旋转过程中, MVCT接受穿过人体病灶的射线,形成病灶断层图像,由此图像数据可以计算出要治疗的病灶区吸收的射线剂量;此剂量数据和治疗计划中所预设的数据相比较,即可监视计划的吸收剂量是否正确;如若有误,则在下一角度照射时调节输出束流作修正,实现“调强”;另外也可监视被治疗的部位是否移动(如肺上的肿瘤,随呼吸而移动),随时做适型、调强和图像导引,最大限度地保证治疗体位和计划体位的重复一致,以便使被治疗部位获得空前大的辐射剂量和使周围没有病的正常组织受到最小的照射损害(见图3)。


图3   Tomotherapy螺旋治疗机的剂量分布图


上图中红色部分为要高剂量照射的恶性鼻咽瘤,而中间蓝色部分为要保护的脊髓。目前其它的放疗设备就无法治疗此类肿瘤了,但是该螺旋断层放射治疗仪就可以施治。


除上述优点之外,治疗速度也非常快,从常规精确治疗20分钟以上(甚至于1个多小时)减至小于5分钟。  

     

总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可提供高度精确的放射治疗和实时摆位、剂量验证,是影像介导放射治疗的典范。它为放射治疗医师开辟了一个新的治疗平台,在适型、调强和图像导引放射治疗发展史上将是一个里程碑。


主要功能:

a) CT成像

b) 高精度病灶定位,并且诊断与治疗体位相同,避免重复摆位。

c) 逆向治疗计划

d) 剂量计算与重建

e) 适形调强出束治疗

f) 剂量验证,这也是该技术显著的优点。

 

三、 精确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趋势之图像导引下的放疗(IGRT)


精确定位与摆位是精确放疗的前提,影像导引和验证是调强放疗技术发展的重要热点,是动态调强的技术保证。


为了验证治疗过程中病人摆位位置是否正确,以往生产的加速器曾经直接利用加速管产生的高能X射线进行拍摄“射野照片”的功能,但一方面由于胶片冲洗需要一段时间,所以该功能只能起验证记录的作用,不能起即时纠正摆位的作用,另外一个方面是利用高能X射线成像图像灰度比不高,影像不清晰。


现在发展起来的实时成像系统正在向克服这两个缺点的方向发展,即希望可以达到在治疗开始前和治疗过程进行射野照片, 并与TPS传到过来的DR图像对比,通过影像的引导计算和减少由于摆位或器官移动造成的肿瘤位置变化后带来的放疗误差。这就是大家所说的IGRT功能(见图5)。


图4  IGRT基本工作流程


IGRT的意义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 它是控制摆位误差的新手段。

在治疗机上安装兆伏级或KV级的X线射野影像监视器(EPID)可在治疗中实时监测和验证射野几何位置乃至野内剂量分布。


目前,在多数加速器上均可安装EPID设备,先进的EPID设备还可以进行剂量分布计算和验证。如果将治疗机与影像系统结合在一起,每天治疗时采集有关的影像学信息,确定治疗靶区,做到每日一靶,也可称为IGRT。


又或者将加速器与CT作为一体安装在同一室内,适用同一个床,可进行摆位前CT扫描(螺旋或锥束容积扫描)等,CT定位后把治疗床向前或旋转180°,病人不动就可以完成定位与治疗。最新型的CT加速器也已经投入临床应用。另外,组合有多种影像(CT/MRI/PET)为一体的IMRT治疗机,其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各种影像设备图像融合的准确性,以利于更为合理准确地勾画靶区。


还有在TOMOTHERAPY断层治疗机和射波刀上病人不用动也可以定位和治疗。

 

2、 它能对器官移动进行监控

放疗中如何消除器官的生理运动的影响,如呼吸运动、膀胱充盈、小肠蠕动、肿瘤的增大和减小、以及器官的弹性形变等,目前尚在研究之中。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这方面的带来的误差远远大于摆位误差。解决呼吸运动带来的误差有目前有门控系统和红外线跟踪系统等;而IGRT是在3DCRT基础上加入时间因素,充分考虑了解剖组织或器官在放疗过程中的运动和放疗分次间的摆位误差,在患者治疗前、治疗中利用各种先进的影像设备对肿瘤和危及器官进行实时的监控,并能根据器官位置和形状的变化调整治疗条件使照射野紧紧“追随”靶区,以使肿瘤完全在治疗计划系统所设计的剂量范围内,实现肿瘤的精确放射治疗。IGRT引导的4DCRT涉及放射治疗过程中的所有步骤,包括患者4DCT图像获取、治疗计划、摆位验证和修正、计划修改、计划给予、治疗保证等各方面。其目的是减少了靶区不确定性因素,将放疗过程中器官/靶区随时间而运动的全部信息整合到放疗计划中,提高了放疗过程的精确性。


目前临床应用的影像指导设备除了EPID外,还包括KV级X线摄片和透视、MV级断层CT、放疗室内CT、KV或MV锥形CT、机架上的KV-KV系统或KV-MV系统等。研究热点集中在锥形CT、机架上的KV-KV系统或KV-MV系统(如图5),这些系统能联合X线透视监测和靶区成像,提供了放疗时三维软组织靶区影像和实时射线监测,使放疗靶区的确定建立在内靶区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体表标记或印记上,对放疗过程的在线或离线修正起着重要作用。


图5  Elekta Synergy®加速器

 

四、 精确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趋势之生物适形放射治疗?


一般来说,CT、MRI只能用于描述肿瘤靶区,照射野应完整覆盖计划靶区并给予均匀剂量。由于我们不能区分肿瘤细胞的生物学分布特征,所以外照射计划中的计划靶区内剂量均匀的要求是非常传统和保守的,使得肿瘤组织内各处的剂量分布均匀;但是研究发现,实际上肿瘤组织本身的癌细胞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同的癌细胞核团对射线的敏感度也是存在相当大的差异。随着PET、SPECT、MRS为代表的功能性影像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获知肿瘤组织内的生物学特征,将这些功能与X线、CT等形态学影像进行图像融合后应用于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中,将为循证多维适形治疗创造发展条件。这样我们能够区分肿瘤组织什么时候适合进行放疗,肿瘤组织的哪个部分应该放疗多少剂量等等。可以说,这种生物功能性影像和生物适形紧密结合的多维适形治疗必将成为新世纪肿瘤放射治疗的发展方向。

 

五、 国产医用加速器设备发展的几点思考


很遗憾的是,目前国产加速器的发展因种种原因,进展不是很顺利。无论是原来的广东威达医疗器械集团公司还是现在的北京医疗器械研究所,均先后失去了创造民族品牌的机会和动力。驻波中能加速器在原威达公司销售一台后就停产,北医所被医科达收购以后中能机的项目据说也被停止。如果没有扬州海明在国产医用中高能机上的坚持,没有山东新华在中能加速器研发上的进展,国产中高能机简直就是全军覆灭!


至于质子加速器、重粒子加速器的研制,离产业化的距离还很遥远。


可以这样说,总体而言,我们和国外医用加速器厂家相比,无论是在加速器的性能上还是功能上,可以说是全面落后,多年来我们追随国外厂家的步伐,几十年过去我们在技术上的差距依然是如此的遥远;要赶上国外技术,没有方向上和思维上的突破,没有有魄力的新的规划,可能性是极微的。


那么对于从事加速器产业化的厂家而言,怎样才能走出困境?我们到底有哪些优点没有开发出来?


一) 摈弃旧有思维模式,致力于单能系加速器的系统配置的研究和推动


直线加速器作为放疗的主力设备,在放疗中的应用已走过 50 年的历史。目前的机型主要是两种:单光子 6 MV机型;双光子带多档电子线机型。在放疗的初期历史中,单光子机型很快替代了钴60,双光子带多档电子线机型则一机多能且具有经济性,为放疗的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学科的发展,治疗负载的加重,这样的机器配置是否还符合当今和未来的医疗实际需求呢?


据了解,在国内,一台带电子线的加速器每天用电子线治疗病人数量为5~10个,甚至于有时没有电子线的病人;同时尽管10MV以上的高能X射线的深度剂量分布曲线要好于6MV的X射线的深度剂量分布曲线,但是随着 IMRT、IMAT、VMAT等技术的普及应用,6 MV 光子线却是被最多使用的,原因很简单,正是由于以上技术的发展,使得高能光子线的深度剂量分布优势、使用率和作用明显降低了。


但是,我们知道:

1. 在中国每年有190~200万个放疗适诊病人,但由于设备等医疗资源的缺乏,以及病人的经济状况等因素,只能为其中的40万病人进行放射治疗;

2. 按照静态估计,中国还缺少至少4000台放疗加速器;

3. 一套进口全配置的IMRT设备价格约120~140万美元;一套基于常规加速器的 IGRT系统约200万美元;如果再加上IMAT功能的话,再增加约20多万美元;

4. 如果按照每套治疗设备价格130万美元计算(不包括影像定位等其他设备),4000台/套的总价就是5.2亿美元;

5. 如果这4000台加速器能够满足160万个病人治疗的话,平均每个病人收取治疗费 1 万人民币,则共计160亿元人民币;

但实际上远不及这样乐观,包括病人的经济状况、医院的采购支付能力、放疗医技的普及、国家政策等等众多因素综合作用下,我国的放疗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那么,什么是单能系加速器配置?单能系加速器是对单光子加速器的扩充,以射线的能系作为界别。单能系加速器可以包括下列机型:

Ø 6 MV 单光子机型

Ø 10 MV 单光子机型

Ø 10~18 MeV之间的单能纯电子线机型

因此,单能系加速器实际上就是把光子线和电子线的应用分开,分解为两台加速器设备。


单能系加速器的优点:

1. 加速器结构部件、制造工艺等大大简化,有利于降低成本和售价;

2. 大量的临床实践已经证明,6 MV 低能单光子射线能够完成绝大部分的治疗需求;而国内对6MV单光子加速器的制造工艺已很成熟,设备的整体成本不及高档机型的一半;

3. 特别的对于其中的纯电子线机型,把原来有关 X 线部分的结构统统去除,可对射线路径进行充分的优化;也无需考虑装配多叶光栅系统(内置或外置)、IGRT 系统等;

4. 在工程学原理上,减少一个系统部件,就能提升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因此从原理上,这种单能系加速器的可靠性的提升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5. 原来计划买一台双光子带电子线的加速器的投资预算,现在可以购买两台加速器;有助于降低放疗中心的加速器成本投入或者说在同等投入的情况下,增加了加速器的数量,从而能使得有更多的患者得到施治;

6. 原来在中高能加速器上投资的多叶光栅系统、IGRT 系统在电子线治疗时是浪费的;

7. 用建立单能系加速器体系的思维建立的放疗中心,不仅便于实现多机分位治疗管理模式,而且可以使得所有的投资都得到100%的应用。

多机分位治疗管理早已不是一个新的思路了。国内外不少大型放疗中心早已实施。大型放疗中心拥有多台加速器设备,为管理方便,一般实施分位治疗模式,例如:1号机专门用于头部 X 刀;2号机用于头颈部放疗;3号机用于胸腹部放疗;4号机用于腹盆部放疗;5号机专用于电子线放疗,等等。

多机分位治疗管理模式的优点在于:

  • 专机专用,提高了每台设备及其附属设备的使用效率;

  • 治疗机房位置容易被病人识别;

  • 方便对病人固定系统(例如面膜、固定架等)的管理;

  • 仅在有治疗需求和必要时才在机器上进行应用扩展,节省了投资也提高了投资的利用率;等等

可以说,单能系加速器特别适合这些放疗中心实施多机分位治疗管理模式。不管是新建放疗科,还是在原有规模上进行扩展;不管是东部沿海地区,还是内陆中西部地区;不管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单能系加速器配置都是符合放疗实际应用需求的最佳方案。

 

二) 抛弃低能加速器等于低档加速器的陈旧观念,开发单能IGRT加速器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带电子线的加速器都是双光子+电子线的加速器了,但实际上电子线治疗病人的数量很少,一个医院,有一台机器专门做电子线治疗就足够了。因此对于大型医院来说,如果再次购买加速器,同样的资金,面临的将是两台单能IGRT加速器和一台双光子IGRT中能加速器之间进行选择,应该说,基本上会倾向于选择前者。也就是说如果有单光子精确放疗加速器配IGRT 的,从性价比来说,应该是比较好的选择。

即使是对现有市场上的6MV加速器进行IGRT改造,实现从低档加速器向具备IGRT功能的高档加速器转变,技术上和经济上也是可行的和合算的。

联合据具有影像处理经验的厂家或高校,开发IGRT单能加速器,对于国内医用加速器行业来说,特别的,对于具有影像经验的加速器厂家更应该率先评估这种可能性;同时也是一个摆脱长时间以来的国有加速器之间低价竞争这样一种恶劣局面的契机。

 

三) 尽早推动KV/MV加速器的研发工作,力争走与众不同的路


在目前已商业化的 IGRT 系统中,例如,Elekta 的 Synergy 系统、Siemens 的 Artiste 系统和 Varian 的 Clinac iX(OBI) 系统,其 KV 成像和 MV 成像/辐照都是分开的,分别由 KV 球管和 MV 加速管作为两种放射源(非同源结构)。而从物理和几何的根本原理上说,只有那种放射源的“同源”结构,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治疗空间坐标和成像空间坐标的一致性、减小系统误差!


所谓“同源”,是指加速管的原始靶点设计相同,所有束流同轴输出;“双束”是指该加速管可以输出不同能量级别的束流。同源双束技术理念最早被 Varian 用于双光子加速器上的“能量开关”上。而现代的 IGRT 技术,则要求加速器最好具有 KV/MV 同源双束输出的能力。鉴于 KeV/MeV 束流能量级别的巨大差异,所以KeV 电子束几乎无法通过横卧式直线加速器内原有的偏转系统,故同源双束结构必须建立在加速管竖直放置上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这样将长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直立的6 MV 单光子加速管在使用高效率的开关结构后,依然可以竖直放置。因此,“同源双束”加速管技术将完全可以用于单光子加速器 IGRT 系统上。

 

“KV/MV 同源双束”加速管技术在应用上的优点:


1. 在 6MV 驻波加速管上的应用

如果能在 6 MV 驻波加速管可获得 6MV/200KV 两种能量的X线输出之间快速切换,那么就可实现 KV用于成像、MV用于治疗的目的,很明显,KVCT获得的CBCT图像远比 MVCT的CBCT图像清晰。同时,KV射线也能提高EPID的使用寿命。


2. 在 C/X 波段双光子加速器上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的加速器专家相继发明了KV/MV 同源双束加速管并且有的已经获得了美国、欧盟和中国的发明专利权。例如说相位开关就是其中的一种,它的基本思想是在现有的现有边耦合加速管边腔的基础上增加一组旁通的三腔系统。当边腔被短路时,结构通过旁通的三腔系统形成新的谐振。由于旁通的三腔系统也工作在 π/2 模式,开关的后段相对前段的相位与正常状态相比有 180° 的改变,使加速腔由加速电场变为减速电场。在旁通的三腔系统中,中间一个腔像是“加速腔”,但它不在加速管轴线上,可以增大它与相邻两个边腔的耦合,从而降低其中的场强和旁通的三腔系统对频率的敏感性,用在 S-band/C-band/X-band 都无碍。

可以说,如果能够产业化KV/MV低能加速器,必将引起IGRT领域的一场革命!

 

四) 加大软件的投入力量,打造自主品牌的放疗解决方案


无论是山东新华还是当年的BMEI还是现在的扬州海明,可以说没有建立自己的真正的放疗解决方案,而作为真正的加速器生产商,无论是Varian还是Siemens,都具备一整套完整的放疗解决方案,所以打造具有自己的知识品牌的CT-SIM、EPID、TPS、RTIS、病档管理系统等等,从而形成自己的从诊断、计划、定位、验证、治疗到后台管理等的数字化网络整体,这是我们国产厂家面临的放疗领域上另外的一条战线。


在这个问题上,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将率先走出第一步。作为一个在影像技术方面的佼佼者,东软医疗在CT、MRI、X光机、超声等医疗设备生产线,公司同时为医院数字化提供全面解决方案;是中国目前唯一的“国家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依托单位,也是中国目前唯一的“国家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产业化示范工程”、“国家螺旋CT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的建设依托单位。目前东软医疗已经完成了医用直线低能加速器的研制、临床和注册过程,正在和PET-CT一道开展其生产进程。


同时,东软展开了在放疗整体解决方案的规划,正在医用加速器、TPS、CT-SIM、RTIS、EPID、R&V等方面展开研究,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建立具有东软特色的放疗解决方案:


图6  东软医疗放疗解决方案拓扑图


其中,RTIS在整个网络中肩负数据中心、RT Server、R&V等任务。加上自主研发生产的EPID验证系统、CT-Sim以及TPS,必将给各大中医院提供另外一种选择。

 

 

【参考文献】:

[1] 林世寅,钱剑扬.精确放射治疗的现状和发展[C],肿瘤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技术及其临床应用,2004:10-15

[2] 于金明.二十一世纪的放射肿瘤学[C],肿瘤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技术及其临床应用,2004:32-36

[3]顾本广.医用加速器[M].科学出版社,2003年.

[4]杨绍洲,陈龙华,张树军.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M]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2004.

[5]T.R.Mackie. Histore of Tomotherapy[J], Phys. Med. Biol. ,51 (2006) :427-453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介绍:田新智先生,任职于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肿瘤解决方案研发中心

相关阅读

更多
  • 首个!支持质子和其他轻离子放疗系统横空出世

    2021-12-22

  • 放疗问鼎癌症治疗最主要的手段只是时间问题——专访北医三院王俊杰教授

    2019-03-27

  • 瓦里安也在运用的FLASH放疗:从临床前愿景到首例人体治疗

    2019-08-29

  • Halcyon如何实现精准放疗?

    2019-08-22

  • 软硬组织双杀!FDA批准超强集成超声骨刀

    2021-12-25

  • 科普动画|粒子加速器如何运作?

    2019-02-12

评论

请登录后参与评论...